昔予

昔予谈诗书,矢志在周行。 日从白面生,相矜礼法场。 言也准规圆,动兮模矩方。 褒衣与博带,如生邹鲁乡。 慨彼无怀氏,任真何太康。 虞氏凿人心,仁义作纪纲。 尼丘揭日月,名教昭天章。 文物从此开,于今遂披倡。 寻常闾巷内,冠佩亦琅琅。 且如小交际,筐篚灿玄黄。 投刺通名姓,果酒以相将。 平交尽八拜,长揖谁数详。 频来复频往,施报责相当。 仪节稍疏旷,雷声笑为狂。 予非不烦促,奈此俗之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矢志:立志。
  • 周行:大道,引申为正确的道路。
  • 白面生:指年轻的学子。
  • 相矜:互相夸耀。
  • 礼法场:指遵守礼法的场所或环境。
  • 规圆:圆规,比喻规范。
  • 模矩方:方矩,比喻规矩。
  • 褒衣博带:宽大的衣服和长带,古代儒生的装束。
  • 邹鲁乡:指文化发达的地方,源自邹国和鲁国,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 无怀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理想中的古代君主。
  • 任真:任其自然,不加修饰。
  • 虞氏:指虞舜,古代帝王。
  • 尼丘:指孔子,因其墓在尼山而得名。
  • 名教:指儒家提倡的礼教。
  • 天章:天上的文采,比喻皇帝的文诰或文章。
  • 闾巷:街巷,指民间。
  •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筐篚:盛物的竹器,这里指礼物。
  • 玄黄:指礼物。
  • 投刺:递送名片。
  • 果酒:水果和酒,指礼物。
  • 相将:相互扶持,这里指相互赠送。
  • 平交:平等交往。
  • 八拜:古代表示尊敬的礼节。
  • 长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 施报:施与和回报。
  • 疏旷:疏忽,不周到。
  • 雷声笑为狂:形容笑声大而放肆。
  • 不烦促:不感到烦恼和急促。
  • 俗之常:世俗的常态。

翻译

从前我谈论诗书,立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每天与年轻的学子们一起,互相夸耀遵守礼法的环境。说话要符合规范,行动要遵循规矩。穿着宽大的衣服和长带,就像生活在文化发达的邹鲁之地。感慨那个理想中的古代君主,任其自然多么自在。虞舜帝开启了人心,仁义成为治理的纲领。孔子如日月般照耀,儒家的礼教昭示天下的文章。从此文化得以开启,至今仍在广泛传播。在普通的街巷中,也能听到清脆响亮的礼节声。即使是小小的交往,礼物也灿烂夺目。递送名片互通姓名,用水果和酒相互赠送。平等交往尽是八拜之礼,长揖的次数谁又能详尽。频繁的往来,施与和回报要求相当。如果礼仪稍有疏忽,就会被大声嘲笑为狂妄。我并非不感到烦恼和急促,只是无奈于这是世俗的常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礼法和文化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世俗常态的无奈。诗中,“矢志在周行”展现了作者对正确道路的追求,“褒衣与博带”则描绘了古代儒生的形象。通过对“无怀氏”和“虞氏”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向往和对仁义礼教的推崇。最后,诗中的“雷声笑为狂”和“奈此俗之常”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礼节疏忽和世俗常态的不满。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王天性

王天性,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