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八首

名花偏作隔墙枝,爱影怜声入手迟。 门第敢言非道蕴,才情端喜是芳姿。 桃边未许裙题字,柳下曾将带乞诗。 今日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名花: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
  • 隔墙枝:比喻难以触及的美好事物。
  • 爱影怜声:形容对女子的影子和声音的喜爱和怜惜。
  • 入手迟:指迟迟未能得到或接近。
  • 门第:家族的社会地位。
  • 道蕴:指有道德修养和才华的人。
  • 芳姿:美丽的容貌。
  • 裙题字:在裙子上题字,古代女子的一种风雅行为。
  • 带乞诗:用带子请求对方写诗,也是一种风雅的交流方式。
  • 眼波微动:形容女子眼神的微妙变化。
  • 商略:商量,这里指女子心中的犹豫和考虑。
  • 矜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严,不轻易表露情感。

翻译

美丽的女子就像是隔墙的花枝,我喜爱她的影子和声音,却迟迟未能接近。我不敢说自己的家族地位能与有道德修养的人相比,但我确实欣赏她的才华和美丽。在桃树下,我未曾有机会让她在裙子上题字,在柳树下,我也未曾用带子请求她为我写诗。今日,当她的眼神微微一动,我感到她心中既有商量也有矜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深倾慕和无奈之情。诗中,“名花偏作隔墙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女子之间的距离感,而“爱影怜声入手迟”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女子的渴望和无法接近的遗憾。后两句通过对女子才华和美丽的赞美,以及对未能实现的浪漫行为的想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巧妙地捕捉了女子微妙的心理活动,使诗的结尾充满了遐想和期待。

王彦泓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 8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