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方见寄家绣达磨作

王家闺绣通仙灵,飞针走线惊丹青。 渡江达磨更奇绝,五文细洒朱衣明。 芦花一枝带烟色,拳胡蹙蹙悬双睛。 晴光荧荧衣欲举,左看右看皆如生。 草堂忽堕彩云片,秋空突降西天僧。 飘足江心破江水,回首双峰夹骡尾。 生平好佛失真佛,咄哉梁王真饿鬼。 佛家变化不可测,一丝半缕皆灵宅。 陡觉神游葱岭天,依然影落嵩山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磨(Dámó):又称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相传为印度人。
  • 五文:指五彩的纹饰。
  • 拳胡:形容达磨的胡须卷曲如拳。
  • 蹙蹙:形容紧缩的样子。
  • 荧荧:形容光亮微弱的样子。
  • 西天僧:指来自印度的僧人,这里特指达磨。
  • 双峰:指嵩山的少室山和太室山。
  • 葱岭:古代对中亚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诸山的总称,这里泛指遥远的西方。
  • 嵩山:位于河南省,五岳之一,传说达磨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翻译

王家的闺中刺绣技艺通神,飞针走线间仿佛惊动了丹青。渡江而来的达磨形象更是奇绝,五彩细纹在朱红衣裳上闪耀。芦花一枝带着烟雾的颜色,卷曲的胡须紧缩着,双目悬挂如同活物。微弱的光亮中衣裳似乎要举起,左看右看都栩栩如生。草堂忽然飘落彩云片片,秋空中突然降临来自西天的僧人。脚踏江心,破开水面,回首间双峰夹着骡尾。生平爱好佛法却失去了真正的佛法,哎呀,梁王真是个饿鬼。佛家的变化不可预测,一丝半缕都充满了灵性。突然间感觉神游到了遥远的葱岭天,依旧影子落在嵩山的壁上。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王家闺中刺绣的精湛技艺,特别是对达磨形象的描绘,生动传神。诗中通过对达磨渡江、双峰、嵩山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佛家变化的神秘与灵性。同时,通过对梁王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佛法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刺绣艺术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