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和仲归吴门

三载都门客,秋风忆故山。 楚云装共薄,燕草鬓同斑。 歌逐无鱼断,身随一雁还。 祇应留滞者,别泪易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都的城门,这里指北京。
  • 楚云装共薄:楚地的云彩显得轻薄,这里比喻衣裳单薄。
  • 燕草鬓同斑:燕地的草色与白发相似,这里比喻头发斑白。
  • 无鱼:指没有鱼吃的贫苦生活。
  •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泪水缓缓流下。

翻译

在京都做了三年的客人,秋风中想起了故乡的山。 楚地的云彩显得轻薄,燕地的草色与白发相似。 歌声随着贫苦的生活而中断,身影随着一只雁儿一同归去。 只有那些留在这里的人,别离的泪水容易缓缓流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楚云装共薄,燕草鬓同斑”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岁月的痕迹。末句“祇应留滞者,别泪易潺湲”则深刻地表达了留滞他乡者的无奈和悲伤,泪水缓缓流下,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