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婿归自都门喜赋

蘼芜何必怨王孙,千里驱驰慰倚门。 马角未生身却返,鱼肠无恙舌犹存。 平津客散当年阁,泌水池荒贵主园。 坦腹细谈京俗事,松风消尽酒盈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蘼芜:一种香草,这里比喻张婿。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指张婿。
  • 驱驰:奔走效力,这里指张婿远行归来。
  • 倚门:形容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
  • 马角未生:比喻事情未成,这里指张婿未完成使命。
  • 鱼肠:古代宝剑名,这里比喻张婿的才华和志向未受损害。
  • 舌犹存:比喻言辞或智慧未失。
  • 平津客散:指平津阁的客人已散去,比喻往日的繁华不再。
  • 泌水池:指泌水边的池塘,这里比喻往日的游乐场所已荒废。
  • 贵主园:指贵族的园林,这里比喻往日的荣华已逝。
  • 坦腹:比喻心情舒畅,无所顾忌。
  • 松风:松林中的风,常用来形容清幽的环境。

翻译

张婿啊,你何必像那蘼芜一样哀怨,千里奔波归来,足以安慰那倚门盼望的心情。虽然你的使命未完成,如同马角未生,但你的才华和志向依旧,就像那鱼肠宝剑未受损,智慧言辞犹存。往日繁华的平津阁已人去楼空,泌水边的池塘和贵族的园林也已荒废。现在你可以舒畅地谈论京城的种种风俗,伴随着松林中的清风,酒杯盈满,尽情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张婿归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蘼芜”、“马角未生”、“鱼肠”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通过对张婿的赞美和对往昔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