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

江潭瑶草不须生,自折疏麻送远行。 九庙威灵元白日,四愁风雨有孤荣。 青编白简星光迥,大纛高牙落照倾。 极目苍生悲海色,唯馀三学傲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潭:江边的水潭。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这里比喻珍贵的花草。
  • 疏麻:稀疏的麻,这里指粗糙的麻布,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
  • 九庙:指帝王的宗庙,古代帝王立九庙以祭祀祖先。
  • 威灵:威严的神灵,这里指帝王的威严。
  • 元白日:元,大;白日,明亮的太阳,这里指帝王的威严如日中天。
  • 四愁:四面八方的忧愁。
  • 孤荣:孤独的荣耀。
  • 青编白简:指书籍,青编指竹简,白简指纸张。
  • 星光迥:星光遥远,这里指历史的深远。
  • 大纛高牙:大纛,古代军中的大旗;高牙,高大的牙旗,这里指军队的威仪。
  • 落照倾:落日的余晖倾斜,这里指军威的衰落。
  • 极目:放眼远望。
  • 苍生:百姓。
  • 悲海色:海色,大海的颜色,这里指苍茫的景象;悲海色,指百姓的悲惨生活。
  • 三学:指儒家的三学,即经学、史学、子学。
  • 傲公卿:傲视权贵。

翻译

江边的水潭不需要仙草生长,我自折粗糙的麻布送别远行的人。 帝王的威严如日中天,四面八方的忧愁中却有孤独的荣耀。 书籍中的星光遥远,军中的大旗和牙旗在落日的余晖中倾斜。 放眼望去,百姓的生活悲惨如苍茫的大海,只剩下儒家的三学让我傲视权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江潭、瑶草、疏麻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九庙、威灵、四愁等政治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中“青编白简星光迥”一句,既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而“大纛高牙落照倾”则形象地描绘了军威的衰落,反映了时代的动荡。最后,诗人以“三学傲公卿”作结,表达了自己坚守儒家学问,不屈于权贵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