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修可大归省

· 王缜
梓里谁投分,燕台此盍簪。 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 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 翠拾兰丁秃,明敲瓦缶瘖。 三年西掖梦,终夜北堂心。 恩隔魂消渴,章投诏允钦。 秋高鸿度塞,云暮鸟依林。 李密孤情切,刘筠高义真。 不堪重回首,相对又分襟。 路入西江远,天浮南海阴。 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梓里(zǐ lǐ):故乡。
  • 燕台(yàn tái):指京城。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相聚。
  • 脂玉:比喻美玉。
  • 月浸:月光照射。
  • 气焰:气势。
  • 才猷(cái yóu):才智和谋略。
  • 百寻:形容极高。
  • 螭头(chī tóu):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常用于装饰。
  • 斧藻:修饰。
  • 纶音(lún yīn):皇帝的诏令。
  • 兰丁:指兰花的香气。
  • 瓦缶(wǎ fǒu):古代的打击乐器。
  • 西掖(xī yè):指朝廷的西侧,代指朝廷。
  • 北堂:指母亲的居所。
  • 鸿度:大雁飞过。
  • 刘筠(liú yún):人名,此处指刘修可。
  • 分襟(fēn jīn):分别。
  • 西江:指长江上游。
  • 南海:指中国南部的海域。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饯别之所。

翻译

故乡中谁与我情投意合,在京城我们相聚一堂。 美玉经过雕琢更显润泽,月光照射在深潭上。 你的气势横扫千丈,才智和谋略高耸入云。 在朝廷中你编纂文藻,记录皇帝的诏令。 兰花的香气被拾起,瓦缶的声音被敲响。 三年的朝廷梦想,终夜思念母亲的心。 恩情隔绝让人魂牵梦绕,诏令投递得到批准。 秋天大雁飞过边塞,云朵中鸟儿依偎在林间。 李密孤立无援的情感真切,刘筠的高义真实可信。 不忍再次回首往事,面对面的我们又要分别。 路途延伸到遥远的西江,天空覆盖着南海的阴云。 在长亭中举杯共饮,惆怅之情不要停下斟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刘修可的深厚情谊及分别时的不舍。诗中通过“梓里”、“燕台”等词语展现了故乡与京城的对比,以及友人间的相聚与离别。同时,通过“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等句,赞美了刘修可的才华与气势。结尾处的“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则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不舍之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