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过双鱼楼二首
登楼望平野,阡陌纷参差。
我稼日已长,我迹日与俱。
旬岁歉饥馑,一饱夫奚求。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有良谋。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
二君炳前脩,翛然舒我忧。
鹪鹩隐榆枋,蔚岑相为期。
虽无鹏鹄翔,可以远网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阡陌(qiān mò):田间的小路,东西为阡,南北为陌。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旬岁:十年。
- 饥馑(jī jǐn):饥荒。
- 疏拙:疏远而笨拙,指不善于应对世事。
- 代耕:指做官。
- 孺子歌:指古代儿童的歌谣。
- 伐檀:《诗经》中的一篇,这里指古代的诗歌。
-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赋归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炳:明亮,这里指前人的思想或作品光辉照人。
- 前脩:前贤,指古代的贤人。
- 翛然(xiāo rán):无拘无束的样子。
- 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
- 榆枋(yú fāng):榆树和枋树,这里指小鸟的栖息地。
- 蔚岑(wèi cén):蔚蓝的山岭。
- 鹏鹄(péng hú):大鸟,比喻高远的志向。
翻译
登上高楼,眺望平坦的田野,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不齐的样子。我的庄稼日渐长大,我的足迹也与之相伴。十年来经历了饥荒,如今只需一顿饱饭,我还有什么奢求呢?我灌溉园子,养育着疏远而笨拙的自己,不期望做官。闲暇时翻阅书籍,古人的智慧有很好的指导。孺子唱着古代的歌谣,渊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两位前贤的思想照亮了我,让我无拘无束地释放忧愁。鹪鹩在榆树和枋树间隐匿,与蔚蓝的山岭相约。虽然没有大鸟那样高远的飞翔,但足以让我远离世俗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远望的田园景象,通过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旬岁歉饥馑,一饱夫奚求”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而“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通过引用“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前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最后,以“鹪鹩隐榆枋,蔚岑相为期”作结,诗人以小鸟自喻,表达了自己虽无大志,但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