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

· 王彝
召陵初服荆,首止复宁周。 瓜瓞既云茂,楚氛亦奚忧。 伟哉一匡功,首盟至葵丘。 胡为曾西子,兴言贻彼羞。 宣王有遗烈,江汉至今流。 舍彼僣王罪,世远及胶舟。 孝子贵几谏,忠臣纳嘉猷。 羽翼制君父,嗟兹乃诡谋。 图伯巳如此,震矜何足尤。 春秋不获巳,世降日滔滔。 将无彼善者,桓公谁与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召陵:地名,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
  • 初服:初次穿上官服,指开始担任官职。
  • :指楚国。
  • 首止:开始停止。
  • 复宁周:恢复周朝的安宁。
  • 瓜瓞:比喻子孙繁衍。
  • 楚氛:楚国的气氛或局势。
  • 奚忧:何忧,有什么可忧虑的。
  • 一匡功:指齐桓公的功绩,匡正天下。
  • 首盟:首次结盟。
  • 葵丘: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曾西子:指曾参,孔子的弟子。
  • 兴言:发表言论。
  • 贻彼羞:给对方带来羞辱。
  • 宣王:指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 遗烈:留下的功业。
  • 江汉:长江和汉水。
  • 舍彼:放弃那些。
  • 僣王罪:超越本分的王者的罪行。
  • 世远:世代久远。
  • 及胶舟:直到胶舟,指时间久远。
  • 孝子:孝顺的儿子。
  • 几谏:多次劝谏。
  • 忠臣:忠诚的臣子。
  • 纳嘉猷:采纳好的建议。
  • 羽翼制君父:比喻辅佐君主。
  • 嗟兹:叹息这。
  • 乃诡谋:是阴谋。
  • 图伯:指齐桓公。
  • 震矜:震惊和自夸。
  • 何足尤:有什么值得责怪的。
  • 春秋:指历史。
  • 不获巳:不得已。
  • 世降:世代更迭。
  • 日滔滔:日子一天天过去。
  • 将无彼善者:如果没有那些善良的人。
  • 桓公谁与侔:齐桓公与谁相比。

翻译

齐桓公在召陵初次担任官职,开始制服楚国,使周朝恢复安宁。他的子孙繁衍,楚国的局势也无需忧虑。他的功绩伟大,首次结盟在葵丘。为何曾参发表言论,却给对方带来羞辱。周宣王留下了伟大的功业,长江和汉水至今流淌。放弃那些超越本分的王者的罪行,世代久远,直到胶舟。孝顺的儿子应该多次劝谏,忠诚的臣子应该采纳好的建议。辅佐君主,叹息这阴谋。齐桓公已经如此,震惊和自夸有什么值得责怪的。历史不得已,世代更迭,日子一天天过去。如果没有那些善良的人,齐桓公与谁相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齐桓公功绩的回顾,展现了其对周朝的贡献和对楚国的制服。诗中不仅赞颂了齐桓公的英明和功绩,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传达了对忠诚、孝顺等美德的推崇,以及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美德的追求。

王彝

元明间苏州府嘉定人,先世东蜀人,字常宗,号妫蜼子。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师事王贞文,得兰溪金履祥之传。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荐入翰林。乞归后,常为知府魏观作文,观得罪,连坐死。曾著论力诋杨廉夫,以为文妖。有《三近斋稿》、《王常宗集》。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