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漠漠轻阴,正梅子、弄黄时节。最恼是、欲晴还雨,乍寒又热。燕子梨花都过也,小楼无那伤春别。傍阑干、欲语更沈吟,终难说。 一点点,杨花雪;一片片,榆钱荚。渐西垣日隐,晚凉清绝。池面盈盈清浅水,柳梢淡淡黄昏月。是何人、吹彻玉参差,情凄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漠漠:形容阴云密布的样子。
  • 梅子:梅树的果实,此处指梅子成熟的季节。
  • 弄黄:指梅子成熟时呈现的黄色。
  • 无那:无奈。
  • 沈吟:沉思吟味,此处指深思。
  • 杨花雪:形容杨花飘落如雪。
  • 榆钱荚:榆树的果实,形似钱币,故称榆钱。
  • 西垣:西边的墙。
  • 盈盈: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 玉参差:古代乐器名,此处指音乐。

翻译

阴云密布,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呈现出淡淡的黄色。最让人烦恼的是,天气欲晴还雨,忽冷忽热。燕子和梨花都已经过去,小楼中的人无奈地感受到春天的别离之伤。靠着栏杆,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深思不语,终究难以表达。

杨花如雪般一点点飘落,榆钱荚一片片地落下。渐渐地,太阳隐没在西边的墙后,晚上的凉意清新至极。池水清澈浅浅,柳梢上挂着淡淡的黄昏月光。不知是谁,吹奏着玉参差,那音乐中透露出深深的哀愁。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景象,通过梅子、燕子、梨花等自然元素,传达了春天的离去和随之而来的伤感情绪。诗中“欲晴还雨,乍寒又热”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天气的多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后半部分通过对杨花、榆钱、日落和月升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氛围,结尾的音乐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凄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限留恋和哀愁。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