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友人移居白下

南朝山色近移家,朱雀桥通路狭斜。 宛水月从江树出,敬亭云被苑墙遮。 横舟渡口寻桃叶,沽酒村边问杏花。 闻道章台街畔柳,不堪系马只藏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
  • 白下:南京的古称。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 朱雀桥:南京的一座古桥,位于秦淮河上。
  • 狭斜:狭窄曲折的小巷。
  • 宛水:指南京的秦淮河。
  • 敬亭:山名,位于宣城市北。
  • 苑墙:园林的围墙。
  • 桃叶:南京秦淮河畔的一个渡口名,传说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关。
  • 沽酒:买酒。
  • 章台:汉代长安城的一条街道,以柳树闻名。
  • 藏鸦:指柳树中藏有乌鸦,形容柳树茂密。

翻译

朋友从宣城搬到了南京,南朝的山水景色仿佛近在咫尺。朱雀桥连接着狭窄曲折的小巷,通往新居。秦淮河上的月光似乎从江边的树木中升起,敬亭山的云雾被园林的围墙遮挡。在渡口寻找着桃叶的传说,村边买酒时询问着杏花的盛开。听说章台街旁的柳树,虽然不能系马,却足以藏匿乌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友人从宣城迁居南京的情景,通过南朝的历史背景和南京的地理特色,展现了新居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朱雀桥、宛水月、敬亭云等,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尾联通过章台柳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新居环境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