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袁文荣公祠堂

云中烟火映荒祠,遗像萧条入拜疑。 马策扣门惟有泪,雀罗张户不胜悲。 山光夜暗围棋墅,海色寒埋挂剑枝。 千载何人能下士,断肠空忆郑当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袁文荣公:指袁枚,字文荣,清代文学家。
  • 祠堂: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庙宇。
  • 云中:比喻高远的地方。
  • 烟火:炊烟,这里指人烟。
  • 荒祠:荒废的祠堂。
  • 遗像:留下的画像或塑像。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拜疑:拜见时感到疑惑。
  • 马策:马鞭。
  • 扣门:敲门。
  • 雀罗:指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 围棋墅:指下棋的地方。
  • 海色:海的颜色,这里指远处的景色。
  • 挂剑枝:挂剑的树枝,比喻英雄已逝。
  • 下士:指能够礼贤下士的人。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郑当时:指郑国当时的贤士。

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高处,炊烟映照着荒废的祠堂,我拜见袁文荣公的遗像,感到一片凄凉和疑惑。 我挥动马鞭敲门,只有泪水相伴,看到门庭冷落,心中不胜悲凉。 夜晚的山中,下棋的地方被黑暗笼罩,远处的海色带着寒意,埋没了挂剑的树枝。 千年以来,有谁能像郑国当时的贤士那样礼贤下士,我空自回忆,心中断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拜访袁文荣公祠堂时的深情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荒祠、遗像、马策、雀罗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袁文荣公的敬仰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围棋墅和挂剑枝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往昔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