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佘宗汉

题诗千里问桑蓬,青雀西来信忽通。 郢客阳春元和寡,绛人甲子偶相同。 麒麟莫道生偏晚,鹦鹉争夸老更工。 曾赴瑶池春燕否,蟠桃可及荔枝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蓬:指家乡。桑,桑树,代表家乡;蓬,蓬草,随风飘荡,比喻游子。
  • 青雀: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传递消息的使者。
  • 郢客:指楚国的文人,这里泛指文人。
  • 阳春:指高雅的艺术作品。
  • 元和:指元和体,唐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泛指文学作品。
  • 绛人:指老年人。绛,深红色,常用来形容老年。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甲子代表六十年,这里指年龄。
  •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 鹦鹉:鸟名,能模仿人言,这里比喻善于言辞的人。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象征仙境。
  • 蟠桃:神话中的仙果,象征长寿。
  • 荔枝:水果名,这里可能指荔枝的红色,象征美好。

翻译

千里之外题诗问候家乡,青雀使者从西方带来消息突然相通。 楚国的文人创作的高雅作品总是少有人能理解,老年人的年龄偶尔与我相同。 不要说吉祥的麒麟出生得太晚,善于言辞的鹦鹉都夸赞老人更加精工。 你可曾赴过瑶池的春宴?那里的蟠桃可比得上荔枝的红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神话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问候和对文学艺术的思考。诗中“青雀西来信忽通”一句,既展现了消息传递的神奇,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后文通过对“郢客阳春”和“绛人甲子”的对比,以及对“麒麟”和“鹦鹉”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和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结尾的“瑶池”和“蟠桃”则增添了一抹仙境的色彩,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