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剧(jù):剧烈,强烈。
- 壑(hè):山谷。
- 湍(tuān):急流的水。
- 悭(qiān):吝啬,这里指难得。
- 戍火:边防驻军的灯火。
- 祠烟:祠堂的烟雾。
- 荡精切:形容景象清晰而深刻。
- 长天白雨:广阔的天空和白色的雨。
- 怙(hù):依靠。
- 痴顽:愚钝顽固。
- 交臂:擦肩而过。
- 绍:继续。
- 去景:离去的景色。
- 凝眸:注视。
- 閒(xián):空闲。
- 止竟:究竟,到底。
- 征鸿:远行的雁。
- 一缕:一丝,形容轻微。
翻译
远行带来的感伤比登山还要强烈,山谷中断的急流让梦境也难得安宁。边防的灯火和祠堂的烟雾清晰而深刻,广阔的天空和白色的雨仿佛依靠着愚钝顽固。在天涯擦肩而过早已无法继续,离去的景色只能暂时注视而无法空闲。难以找到这种心情的究竟,远行的雁只留下一丝痕迹便空空飞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远行者在秋日洞庭湖畔的深沉感慨。诗中,“远行之感剧登山”一句,即表达了远行所带来的强烈情感,远胜于登山时的体验。通过“壑断湍哀梦亦悭”进一步以山谷和急流的形象,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后文中的“戍火祠烟”与“长天白雨”共同构成了一幅边疆秋景图,既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