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龟山此日不再得

我生秉孱弱,不能任耕桑。 居然消秫稻,何以酬旻苍。 星尽晨鸡鸣,东方生炯光。 良阴无踟踌,俄顷收斜阳。 行行天地间,南北各有方。 步履无定审,宇宙空茫茫。 忮求但自辑,尚未足以臧。 百端苟遏绝,暗触还自?。 身心取轻安,未免等秕糠。 良珠固在握,胡乃忘吾藏。 春暄熏百草,随类发芬芳。 秋气净四极,一碧涵清刚。 春秋皆在斯,何为空徬徨。 积粟太仓盈,积步万里长。 踸踔而凌越,竺氏与蒙庄。 如彼鸟篆空,漫尔矜文章。 辨说及组绣,慷慨登词场。 如彼挟策子,与博偕亡羊。 砭心不知痛,支体皆隳忘。 何忍蹈此蹊,而更诧豪彊。 关闽有津济,但自理舟航。 鼓勇未为殊,绵绵功在常。 一息不相续,前勤皆巳亡。 与俗俱汨没,徒为造物伤。 返念诚自惊,斯须分圣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ǐng):具有,持有。
  • 孱弱 (chán ruò):体质虚弱。
  • 秫稻 (shú dào):一种稻米。
  • 旻苍 (mín cāng):天空。
  • 炯光 (jiǒng guāng):明亮的光。
  • 踟踌 (chí chóu):犹豫不决。
  • (shěn):审慎,考虑。
  • 忮求 (zhì qiú):嫉妒与贪求。
  • (jí):整理,控制。
  • (zāng):好,完善。
  • ? (yì):触动,感动。
  • 秕糠 (bǐ kāng):无用的东西。
  • 踸踔 (chěn chuō):跳跃。
  • 竺氏 (zhú shì):指佛教。
  • 蒙庄 (méng zhuāng):指道教。
  • 鸟篆 (niǎo zhuàn):古代的一种文字。
  • 砭心 (biān xīn):刺痛心灵。
  • 隳忘 (huī wàng):忘记。
  • 豪彊 (háo qiáng):强横。
  • 津济 (jīn jì):渡口,比喻方法或途径。
  • 绵绵 (mián mián):连续不断。
  • 斯须 (sī xū):片刻。
  • 汨没 (mì mò):沉没。

翻译

我生来体质虚弱,不能从事耕种和桑蚕。 竟然能消耗稻米,如何报答苍天。 星辰消逝,晨鸡鸣叫,东方升起明亮的光。 美好的时光不容犹豫,转眼间夕阳就收起。 行走在天地间,南北各有方向。 脚步没有固定的审慎,宇宙空旷无边。 嫉妒与贪求只能自我控制,尚未达到完善。 百般欲望若被遏绝,暗中触动仍会感动。 身心追求轻松安逸,却只是无用的东西。 珍贵的珍珠本已在手,为何忘记收藏。 春日的温暖使百草芬芳,秋天的气息净化四方,一片碧蓝包含清刚之气。 春秋的美好都在这里,为何还要空自徘徊。 积存的粮食满仓,积步可达万里。 跳跃而超越,佛教与道教。 如同空中的鸟篆,徒然炫耀文章。 辩论与织绣,慷慨登上词坛。 如同那些拿着策略的人,与赌博一同失去羊群。 刺痛心灵却不觉痛,肢体都已忘记。 何忍踏上这条路,而更炫耀强横。 关隘与渡口有方法,只需自己整理舟航。 鼓起勇气并非不同,连续不断的努力在常。 一口气不续,之前的勤奋都已消失。 与世俗一同沉没,只为造物主感到悲伤。 回头想想确实令人惊恐,片刻之间区分圣与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反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首先自述体质虚弱,无法从事农耕,但仍需消耗粮食,对苍天抱有感激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晨光、夕阳、春秋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批判了世俗的虚荣与贪婪,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通过对比圣与狂,强调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