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月色明皎与诸子宿雷峰祝天和尚

· 王琅
半壁飞花照佛灯,石幢不动自崚嶒。 松檐百尺浑巢鹤,竹榻一庭惊定僧。 如此山川常欲睡,故将心目夜重登。 明朝荐取无言偈,香雪蒙头答未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幢(shí chuáng):石制的柱子,常用于寺庙中。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石高耸突兀的样子。
  • 松檐:松树的枝叶覆盖的屋檐。
  • 竹榻:用竹子制成的床或榻。
  • 荐取:推荐,引荐。
  • 无言偈:指禅宗中的无言教诲,即通过静默或行为而非言语来传达的教义。
  • 香雪:这里可能指香火或香烟缭绕如雪的景象。

翻译

半边墙壁上飞花映照着佛灯,石制的柱子静止不动,显得高耸突兀。 松树的枝叶覆盖的屋檐下,百尺高的松树上仿佛有鹤巢,竹子制成的床榻上,一庭的僧人被惊醒。 这样的山川美景让人常常想要入睡,因此我特意在夜晚再次登上心目的山峰。 明天我将推荐一种无言的禅宗教诲,香烟缭绕如雪的景象,我无法用言语来回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月色下的寺庙景象,通过“飞花照佛灯”、“石幢不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诗中“松檐百尺浑巢鹤,竹榻一庭惊定僧”进一步以松鹤、竹榻为背景,描绘了僧侣的生活场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无言教诲的向往,以及对香火缭绕景象的深刻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王琅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号开五居士。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