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归朝歌

· 王鏊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 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昔闻青冢今始睹,几过苏卿持节处。胡风猎猎胡霜飞,听罢胡笳泪如注。 胡中洵乐汉自亲,呼韩犹作南朝宾。款关不用通事语,三十年前我汉人。 奉天殿前拜天子,封爵归来认邻里。南街北巷争聚观,家人见我还惊起。 男袭冠裳女绣襦,今日汉入昨日胡。回思李陵并卫律,漠北高坟空突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椎结(zhuī jié):形容头发蓬乱。
  • 毡裘(zhān qiú):指用毡和皮毛制成的衣服,常用来指代北方民族的服饰。
  • 胡笳(hú 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
  • 洵乐(xún lè):确实快乐。
  • 呼韩:指匈奴的单于。
  • 款关:指通关,通过关口。
  • 通事:指翻译。
  • 奉天殿:明朝皇宫中的一座重要宫殿。
  • 封爵:封赐爵位。
  • 绣襦(xiù rú):绣花的短上衣。
  • 李陵:西汉名将,后投降匈奴。
  • 卫律:西汉时期的人物,曾被匈奴俘虏。
  • 突兀(tū wù):高耸突出的样子。

翻译

儿子是胡人,女儿是胡人,女儿嫁给胡人,儿子娶了胡人的媳妇。只有我这个老人是从汉地来的,头发蓬乱,穿着毡裘,说着胡人的语言。

当年我在土木堡从军,匈奴把我抓走,无法返回。早上在鹞儿岭看守,晚上住在木叶山。

过去听说过青冢,现在终于亲眼看到,几次经过苏武持节的地方。胡地的风猎猎作响,胡地的霜飞舞,听完胡笳曲,我的泪水如注。

胡地确实快乐,而汉地自然亲近,呼韩单于仍然是南朝的宾客。通关不需要翻译,三十年前我就是汉人。

在奉天殿前拜见天子,被封赐爵位后回到故乡,邻居们争相围观,家人见到我惊讶地站了起来。

男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女人们穿着绣花的短上衣,今天我是汉人,昨天我还是胡人。回想李陵和卫律,漠北的高坟空空地耸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从汉地被俘至胡地,最终又回归汉地的老人的经历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胡地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老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通过对比胡地和汉地的生活,表达了对汉地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的渴望。诗的结尾通过提及历史人物李陵和卫律,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命运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王鏊

王鏊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读书,远避权势。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以忧去。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閤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鏊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瑾专横更甚,祸流搢绅,鏊不能救,乃辞官而去。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等。 ► 8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