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

屡试空拳狎虎獶,唯除汗脚入鏖糟。 莲凋玉井红疑热,桃落绥山小不豪。 亲见汾阳吞酒肉,传闻腐史传锥刀。 冲天六翮繇他剪,但惜当胸一毳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狎虎獶(xiá hǔ náo):亲近猛虎,比喻冒险行事。
  • 鏖糟(áo zāo):指污秽不洁之物。
  • 莲凋玉井:指莲花凋谢在玉井之中,玉井指华美的井。
  • 绥山:神话中的山名,此处指山上的桃树。
  • 汾阳: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因其封号为汾阳郡王。
  • 腐史:指历史记载,此处暗指历史记载中的残酷事实。
  • 锥刀:小刀,比喻小事或小利益。
  • 冲天六翮:指鸟的六根大羽毛,比喻人的才华或力量。
  • 繇他剪(yóu tā jiǎn):任由他人剪除。
  • 一毳毛(yī cuì máo):一根细毛,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翻译

屡次尝试空手亲近猛虎,只有脏脚才踏入污秽之地。 莲花在华美的井中凋谢,红色似乎预示着炎热;桃子落在神话中的绥山上,虽小却也不显豪迈。 亲眼见过汾阳郡王郭子仪的豪迈,也听闻历史记载中的残酷小事。 即使我的才华和力量被他人剪除,我也只可惜胸前那一根微不足道的细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历史残酷的深刻感悟。诗中“狎虎獶”与“入鏖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了诗人的勇敢与冒险,后者则揭示了现实的污秽与不堪。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残酷。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对微小事物的珍惜,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