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

弹铗新从上国行,遥瞻山斗识才名。 汉廷属望贤良策,鲁殿初传丝竹声。 柳色上衣春日酒,梅花吹笛岁寒情。 殷勤莫负乘槎约,拂剑欣看碧汉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弹铗:弹拨剑鞘,比喻出仕。
  • 上国:指京城。
  • 山斗:比喻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而为人们所尊重敬仰的人。
  • 贤良策:指选拔贤良的策论。
  • 鲁殿:指鲁国的宫殿,比喻朝廷。
  • 丝竹声:指音乐声,这里比喻文化繁荣。
  • 柳色:春天的景色,柳树的绿色。
  • 春日酒:春天酿制的酒。
  • 梅花吹笛:梅花盛开时吹奏笛子,象征高洁的情操。
  • 岁寒情:比喻在困境中保持的坚定情感。
  • 殷勤:热情周到。
  • 乘槎约:乘船的约定,比喻远行的计划。
  • 碧汉:碧空,指天空。

翻译

弹拨剑鞘,新近从京城出仕,远远望见山峰,便知那是有才之士的象征。 朝廷期望着贤良的策论,鲁国的宫殿初次传来丝竹音乐的声响。 春日里,柳树的绿色染上衣襟,品尝着春天酿制的美酒, 梅花盛开时,吹奏笛子,表达岁寒中坚定的情感。 热情周到地不负乘船远行的约定,拂拭剑身,欣喜地看着碧空清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新近出仕的才子,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诗中通过“弹铗”、“山斗”等词语,展现了主人公的雄心壮志和对才华的自信。同时,“贤良策”、“丝竹声”等表达了朝廷对文化繁荣和贤才的渴望。后半部分则通过春天的景色和音乐,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坚定情感的珍视。最后,以“乘槎约”和“碧汉清”作结,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清平世界的向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