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偶题

· 王缜
昨日望江江上险,轻舟驾浪山风闪。今日宿松川陆平,騄駬骄嘶百不惊。 人生世事日日异,而况造化在天地。行云飞鸟各有方,岂为秋来人尽忙。 丈夫报国在矢志,王臣蹇蹇正当事。何必学北山咏诗,何必学穷途浪悲。 古来宇宙皆吾分,坎止流行随所之。浩歌长啸出门去,乐天知命夫何疑。 君不见鲁司寇,鞭翔鸾凤东西南北终岁常奔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騄駬(lù ěr):古代骏马名。
  • 矢志:立下坚定的志向。
  • 王臣蹇蹇:指忠于君王的臣子,蹇蹇(jiǎn jiǎn)形容忠诚的样子。
  • 坎止流行: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顺应自然。
  • 鲁司寇:指孔子,他曾任鲁国的司寇。
  • 鞭翔鸾凤:比喻孔子四处奔波,传播学问和道德。

翻译

昨日我望着江水,江上的波涛汹涌,轻舟在浪中颠簸,山风猛烈。今日我宿在松川,陆地平静,骏马騄駬骄傲地嘶鸣,周围一片安宁。

人生中的事情每日都在变化,更何况天地间的造化呢?行云和飞鸟各有自己的方向,人们又何必因为秋天来临而忙碌呢?

大丈夫应当矢志报国,忠于君王的臣子正是应当如此。何必学北山的诗人吟咏,何必学穷途的人无谓地悲伤。

自古以来,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份内之事,人生的起伏变化应顺应自然。我高歌长啸,出门而去,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你没看见孔子吗?他像鞭策着鸾凤一样,东西南北四处奔波,终年不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昨日与今日不同景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天地造化的深刻感悟。诗中,“騄駬骄嘶百不惊”描绘了平静安宁的景象,与前文的“轻舟驾浪山风闪”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变幻莫测的世界的深刻理解。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矢志报国的重要性,以及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结尾提及孔子,意在表达对孔子不懈追求和传播道德学问精神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