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三忠祠

寥落遗忠像,杉松古殿阴。 兴亡问流水,哀怨动鸣禽。 志厄当年会,神垂异代歆。 独临车马道,应识往来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谒,尊敬地访问。
  • 三忠祠:供奉三位忠臣的祠堂。
  • 寥落 (liáo luò):稀少,冷落。
  • 遗忠:留下的忠臣。
  • 杉松:一种常绿树木,常用于形容古朴或庄重。
  • 古殿:古老的殿堂。
  • :树荫。
  • 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 流水:流动的水,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 哀怨:悲伤和怨恨。
  • 动鸣禽:使鸟儿鸣叫,形容情感的激动。
  • 志厄 (zhì è):志向受阻,遭遇困难。
  • 当年会:当年的聚会或事件。
  • 神垂:神灵的眷顾。
  • 异代歆 (yì dài xīn):不同世代的人所敬仰。
  • 独临:独自面对。
  • 车马道:古代供车辆和马匹行走的道路。
  • 往来心:来来往往的人们的思考和感受。

翻译

尊敬地访问三忠祠,祠堂中忠臣的雕像稀少而冷落,杉松树下古老的殿堂投下阴影。 询问流水关于国家的兴衰,悲伤和怨恨触动了鸣叫的鸟儿。 忠臣的志向在当年遭遇了困难,但他们的精神却得到了后世人的敬仰。 独自站在车马往来的大道上,应该能理解来来往往人们的心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忠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诗中“寥落遗忠像”和“杉松古殿阴”描绘了祠堂的冷清和古朴,而“兴亡问流水”则巧妙地以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后两句则强调了忠臣精神的永恒价值,以及诗人对这种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共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忠臣精神的崇高敬意。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