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函谷关图寿外父尹文亭七十一初度

· 王猷
寥寥宇宙间,咄咄古今裹。 游者可为纶,飞者可矰矢。 至若乘风云,犹龙有老子。 商周几阅代,柱下寄藏史。 西归为谁来,独为关尹喜。 将与溟涬游,道德落陈纸。 上下五千言,字字抉玄秘。 无名天地根,尔乃是道纪。 虚心与实腹,剌剌含至理。 知雄以守雌,涉世混尘滓。 玄同究旨归,守朴而已矣。 世衰朴亦散,大道久沦弃。 纷纷知巧场,窍凿浑沌毁。 战争蜗角名,攘夺蝇头利。 嗟哉彼世愚,劳扰何时止。 焦灼膏火中,长生安可冀。 如何得长生,试请问李耳。 此老意云何,不过静者是。 吾翁尚玄默,不共世俗靡。 便腹贮大真,冲虑契玄旨。 与物忘町畦,出口泯臧否。 息机娱林泉,厌喧避城市。 岸帻南山云,濯足矶头水。 客来一杯酒,客去仍隐几。 醉乡并梦境,此外皆尘秕。 全生得要术,汗漫托无始。 人拟葛天民,我曰有道器。 青牛西去后,黄老恣麈尾。 无心合道真,千古如翁几。 倘逢皓发人,关尹若舟起。 欣睹玳筵开,东来佳气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咄咄 (duō duō):表示惊讶或不满的声音。
  • (lún):钓鱼的线。
  • 矰矢 (zēng shǐ):古代的一种箭。
  • 柱下:指古代的史官。
  • 关尹喜:指关令尹喜,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遇到的人。
  • 溟涬 (míng xìng):混沌未分的状态。
  • 剌剌 (là là):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 玄同:指道家所说的玄妙之同。
  • 守朴:保持朴素无华的本性。
  • 蜗角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声。
  • 攘夺 (rǎng duó):争夺。
  • 膏火 (gāo huǒ):比喻辛苦劳作。
  • 岸帻 (àn zé):指整理头巾,形容闲适自在。
  • 隐几 (yǐn jī):依靠着几案,形容安逸。
  • 尘秕 (chén bǐ):比喻世俗的琐事。
  • 葛天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代表简朴自然的生活。
  • 黄老:指黄帝和老子,代表道家思想。
  • 麈尾 (zhǔ wěi):古代文士用来拂尘的器具,这里指谈论道家思想。
  • 玳筵 (dài yán):华美的宴席。

翻译

在这广阔的宇宙间,古今之事令人叹息。游鱼可用钓线捕捉,飞鸟可用箭矢射下。但若要乘风破浪,只有老子这样的犹龙才能做到。经历了商周几个朝代,史官在柱下记录历史。老子西去时,只为关尹喜而来。他将游历混沌未分之地,道德经落于纸上。上下五千言,字字揭示玄妙之秘。无名为天地之根,这就是道的纲纪。虚心与实腹,连绵不断地包含着至理。知雄守雌,涉世如混入尘土。玄妙之同探究其终极,只是守住朴素而已。世道衰败,朴素亦散失,大道久已沦丧。在纷纷扰扰的智巧场中,浑沌被凿毁。为了微不足道的名声和蝇头小利,人们争斗不休。唉,那些世间的愚人,何时才能停止劳扰。在辛苦劳作中焦灼,长生又怎能期望。如何才能得到长生,试着问问李耳。这位老者意下如何,不过是静心者而已。我的外父尚且保持玄默,不随世俗而靡费。腹中藏着大真,思想与玄旨相契合。与万物无界限,言语中无褒贬。在林泉间息机,厌倦喧嚣而避开城市。整理头巾,面对南山云,洗足于矶头水。客人来时一杯酒,客人离去仍依几案。醉乡与梦境,除此之外皆是尘世琐事。全生之道得其要领,漫无目的托于无始。人们拟比葛天民,我说是有道之器。青牛西去后,黄老之学自由讨论。无心合于道真,千古如我外父几人。若逢白发人,关尹如舟起。欣喜见到华美的宴席开,东来的佳气紫。

赏析

这首作品以老子西出函谷关的传说为背景,赞美了外父尹文亭的高洁品格和对道家思想的坚守。诗中通过对老子、关尹喜等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通过对比世人的劳扰与外父的玄默,强调了静心守朴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追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道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个人品格的颂扬。

王猷

王猷,字胤方,号壮其。东莞人。王希文族孙。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授行人,升户部主事,视税崇文门。时魏忠贤专权,猷力求外补,因出任泉州知府。值海盗郑芝龙拥兵进逼府城,内外空虚,人无守志。猷督兵严守,屡挫其锐,芝龙知不可犯,退兵求抚。后芝龙旧部李魁奇等复叛,猷授芝龙方略,命讨之。又捐俸筑炮台以扼其险。会官兵失利,叛军舟师直抵内港,猷亲身督战,发巨炮击沉其舟,敌溃逃。又先后擒获海盗首领,浙闽粤海患乃平。升兴泉道副使,卒于任。追赠太仆寺卿。有《壮其遗集》。明张二果、曾起莘修崇祯《东莞县志》卷五、清郭文炳修康熙二十八年刻本《东莞县志》卷一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王猷诗,向无刻本,仅族内流传钞本。今以张淦祥、杨宝霖主编《莞水丛书》第二种影印民国初其后人王润家钞本《壮其遗集》为底本(已为海内孤本)整理,并所辑佚诗,合为一卷。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