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云间缥缈望鸾旌,太液池边迤逦行。 宝月传宣先赐见,光荣应已胜登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恭纪:恭敬地记录。
  • 圣恩:皇帝的恩典。
  • 春日:春天的日子。
  • 同游:一起游玩。
  • 并颁赐殊品:并且赐予特别的物品。
  • 云间:云中,比喻高远的地方。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鸾旌:古代帝王仪仗中的旗帜,上面绘有鸾鸟图案。
  • 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迤逦:曲折连绵。
  • 宝月:指皇帝的赏赐,如同宝物般珍贵。
  • 传宣:传达命令。
  • 先赐见:先赐予见面。
  • 光荣:荣耀。
  • 登瀛:指登上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比喻极高的荣誉。

翻译

在高远的云间隐约望见绘有鸾鸟的旗帜,我们在太液池边曲折地行走。皇帝如同宝物般珍贵的赏赐已经传达,赐予我们见面,这份荣耀已经超过了登上传说中的仙境瀛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里与皇帝一同游玩并受到特别赏赐的情景。诗中“云间缥缈望鸾旌”一句,通过高远缥缈的意象,展现了皇家仪仗的庄严与神秘。后两句则表达了受到皇帝恩宠的荣耀与喜悦,将其比作超越了登仙的荣誉,体现了作者对皇恩的深切感激与崇高赞美。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