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衰病:年老体弱。
- 荷主知:得到君主的知遇。
- 衡门:简陋的门,指隐居之地。
- 栖迟:停留,居住。
- 箪瓢:箪(dān)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是用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器具,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 希颜道:希求达到颜回那样的道德境界。
- 禹思:指对大禹的思念,禹是中国古代的圣王,以治水闻名。
- 晓署:早晨的官署。
- 缔修:整理修缮。
- 佛骨表:指佛教的经文或法器。
- 沈醉:沉醉。
- 菊花篱:种满菊花的篱笆,常用来象征隐逸高洁的生活。
- 两般得意:两种得意的事情。
- 长鳅:可能指某种长形的鱼,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喻或比喻某种事物。
- 旧日诗:过去的诗作。
翻译
年老体弱之际,我得到了君主的知遇,从此可以在简陋的衡门下安心隐居。我不敢说自己的生活简朴是为了追求颜回那样的道德境界,只是对大禹的思念让我感到饥渴。早晨在官署整理修缮佛骨表,秋天则在种满菊花的篱笆旁沉醉。这两种得意的事情,你能理解吗?不要只记得我过去那些关于长鳅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晚年得到君主赏识后,选择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得。诗中,“箪瓢敢谓希颜道”一句,既显示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态度,也表达了对古代圣贤颜回的敬仰。而“饥渴惟应系禹思”则透露出作者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怀念与敬佩。后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两种乐趣:修缮佛骨表和沉醉于菊花之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
方献夫的其他作品
- 《 喜丹山家兄迁居 》 —— [ 明 ] 方献夫
-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五 》 —— [ 明 ] 方献夫
- 《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 —— [ 明 ] 方献夫
- 《 望钱塘忆会稽寄王阳明 》 —— [ 明 ] 方献夫
- 《 同丹山家兄勿欺诸友登梅峰 》 —— [ 明 ] 方献夫
- 《 送别广西代巡屠文治同年 》 —— [ 明 ] 方献夫
-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四 》 —— [ 明 ] 方献夫
- 《 恭和圣制恭奉祖训及皇考手泽于内宫元夜设灯致庆 》 —— [ 明 ] 方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