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柏舟:古代的一种船,这里比喻孟望之的处境。
- 虚中:心中空虚,无所依托。
- 安流:平静的水流,比喻平静的生活或环境。
- 阳城:古代地名,这里指孟望之的谪居地。
- 违阙:离开朝廷。
-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这里用其名比喻孟望之。
- 鹅山:地名,可能指方献夫的故乡或与孟望之共同怀念的地方。
翻译
叹息着,谁来赋诗描述那柏舟的漂泊, 心中空虚,何处都是平静的流水。 阳城的议论终究使你离开了朝廷, 王粲的诗篇,你独自倚楼吟咏。 南海宽广,足以容纳我这老朽, 长安不见,更增添了你的忧愁。 心意相合,不知何时能再相聚, 夜夜梦回鹅山,与你同游。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同年孟望之御史谪官桂林的深切同情与思念。诗中,“柏舟”与“安流”形成对比,既描绘了孟望之的流离失所,又暗示了其内心的平静与坚韧。通过“阳城论出”与“王粲诗成”的典故,展现了孟望之的政治遭遇与文学才华。末句“夜夜鹅山梦与游”则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期盼重逢的愿望。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
方献夫的其他作品
- 《 恭和圣制偶成 》 —— [ 明 ] 方献夫
- 《 恭纪圣恩春日同游并颁赐殊品 》 —— [ 明 ] 方献夫
- 《 黄小江饮予西樵小寓复有后期 》 —— [ 明 ] 方献夫
- 《 登浴日亭 》 —— [ 明 ] 方献夫
- 《 钓台月色 》 —— [ 明 ] 方献夫
- 《 偕丹山兄本诚勿欺弘之浩卿诸友游大桥坑 》 —— [ 明 ] 方献夫
- 《 午日与诸炼师登聚仙台怀霍渭先甘于盘 》 —— [ 明 ] 方献夫
- 《 贺丹山家兄得子和梁越狂邦宪韵 》 —— [ 明 ] 方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