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汪抑之三首

闻子赋茆屋,来归在何年? 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天。 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 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 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间泉。 鹅湖有前约,鹿洞多遗篇。 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茆(máo)屋:茅屋。茆,同“茅”,指茅草。
  • 索居:独居。
  • 楚越:古代楚国和越国,地域相隔甚远,这里形容彼此距离遥远。
  • 郁参天:繁茂高大,直插云霄。郁,茂盛;参天,插入高空。
  • 缅怀:遥想,追念。
  • 磴(dèng)道:登山的石径。
  • 扳缘:同“攀缘”,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攀登。
  • :漱口,这里引申为饮用。
  • 鹅湖:鹅湖山,在江西铅山县,南宋时朱熹与陆九渊曾在此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 鹿洞:白鹿洞,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宋时为读书讲学之地,朱熹曾在此讲学,并制定学规。
  • 春鸿书:春日里鸿雁传来的书信,指书信。

翻译

听说你要建造茅屋隐居,不知归来是在哪一年? 我俩如今彼此独居,相隔遥远如楚越之地,连绵的山峰高大茂盛,直插云天。 我常常遥想那岩中的隐士生活,攀登曲折的石径艰难向前。 江上的云霞缭绕,晃动着青色的崖壁,山间的明月洒下清辉,流淌在澄澈的河川。 清晨去采摘石头上的灵芝,傍晚饮下松间的清泉。 鹅湖曾有我们之前的约定,鹿洞留存着诸多前辈的经典篇章。 我托春日的鸿雁给你寄去书信,等待我秋日从江上乘船归来相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汪抑之的深切情谊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询问友人归期,引出彼此分离的现状,“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天”描绘出距离的遥远,为思念奠定基调。 中间部分对岩中隐士生活细致的想象与描绘,如“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间泉”,营造出一种清幽、超凡脱俗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质朴自然生活的向往,画面感十足,让人身临其境。 “鹅湖有前约,鹿洞多遗篇”则巧妙借用历史上著名的学术活动之地,暗示与友人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和理想。 最后“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以寄信和盼相聚收尾,感情真挚深切,展现了友情的醇厚以及对相聚的期待,余味悠长 。整首诗语言优美典雅,情感内敛而深沉。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