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 王绂
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 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 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 时雍年榖丰,河海永清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腊日:古代祭祀百神之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 八蜡:古代年终祭祀的名称。
  • 兹旦:此日。
  • 猫虎:指祭祀中用来象征捕鼠和驱赶野兽的神物。
  • 禦田患:抵御田间的害虫和野兽。
  • 銮舆:皇帝的车驾。
  • 校猎:古代帝王组织的狩猎活动,同时也是军事演习。
  • 旌旗灿:旗帜鲜艳夺目。
  • 获禽:捕获的猎物。
  • 练武:训练武艺。
  • 妖氛散:邪恶的气氛消散,指国家安宁。
  • 乾豆:古代祭祀时供奉的食品。
  • 宾馔:宴请宾客的食物。
  • 时雍:时世和谐。
  • 年榖丰:年成丰收。
  • 河海永清宴:比喻国家太平,如河水永远清澈。

翻译

在古代的礼仪中,腊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用来祭祀百神,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人们祭祀猫虎神,以保护田地不受害虫和野兽的侵害。皇帝也会在这一天驾临郊外,进行校猎活动,旗帜鲜艳,场面壮观。通过捕获猎物,士兵们得以训练武艺,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安宁和邪恶势力的消散。捕获的猎物一部分用于祭祀,一部分用于宴请宾客。在这样的和谐时代,年年丰收,国家如同清澈的河海,永远安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腊日的热闹场景,通过祭祀、校猎等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诗中“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况,而“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则巧妙地将狩猎与国家安宁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盛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