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鹤山访旧送别余缓自军中还温陵寻许秀才
余生笑结曼胡缨,许子衣褐应逃名。
绿波芳草怨离别,渭树江云今古情。
昨夜城头吹笛声,相思起听落梅行。
梅花江上潮空白,黄鹤山中月自明。
石田茆舍温陵上,饭稻看书亦疏放。
去日儿童半白头,旧时猿鹤今无恙。
念此令人思转悲,乡心已挂刺桐枝。
明朝疋马温陵道,不负秋风鸡黍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曼胡缨(màn hú yīng):古代武士头盔上的装饰。
- 衣褐:穿着粗布衣,指隐居或贫贱的生活。
- 渭树江云:渭水和江水上的云树,比喻离别的场景。
- 疏放:放纵不羁,自由自在。
- 刺桐:一种树,这里指家乡的象征。
- 疋马(pǐ mǎ):一匹马。
- 鸡黍期:指朋友间约定好的相聚。
翻译
我笑着戴上武士的头盔,许先生穿着粗布衣,应当是逃避名声。 绿波和芳草都带着离别的哀愁,渭水上的树和江上的云,承载着古今的情感。 昨夜城头响起了笛声,我思念起来,听着落梅行走。 梅花和江上的潮水都显得空旷,黄鹤山中的月亮自然明亮。 在温陵的石田和茅舍中,我吃着稻米,看着书,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去时的孩子们现在已是半白头,旧时的猿猴和鹤鸟如今安然无恙。 想到这些,我不禁感到悲伤,思乡之情已挂在了刺桐枝上。 明天我将骑马沿着温陵的道路,不辜负秋风中与朋友的鸡黍之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中通过“曼胡缨”和“衣褐”对比,展现了作者与许子不同的生活态度。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渭树江云”、“黄鹤山中月”,加深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往昔的怀念。结尾处的“鸡黍期”则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承诺的坚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明代诗人王恭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