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黄宗贤
古人戒从恶,今人戒从善。
从恶乃同污,从善翻滋怨。
纷纷嫉娼兴,指谪相非讪。
自非笃信士,依违多背面。
宁知竟漂流,沦胥亦污贱。
卓哉汪陂子,奋身勇厥践。
拂衣还旧山,雾隐期豹变。
嗟嗟吾党贤,白黑匪难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笃信士:指坚定信仰的人。
- 依违:犹豫不决。
- 沦胥:指沦落、堕落。
- 卓哉:卓越、杰出。
- 汪陂子:人名,可能是指某位有德行的人物。
- 奋身:奋发努力。
-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决绝。
- 雾隐:隐居不出。
- 豹变:比喻人的态度行为发生突变。
- 嗟嗟:感叹词,表示叹息。
- 吾党:我们这一群人。
- 白黑:比喻是非、善恶。
翻译
古人告诫我们不要追随恶行,而今人却告诫我们不要追随善行。追随恶行会与污秽同流,追随善行却反而招致怨恨。人们纷纷嫉妒和诽谤,相互指责和嘲笑。如果不是坚定信仰的人,大多会犹豫不决,背道而驰。谁知最终会漂泊无依,沦落为污秽低贱。卓越的汪陂子,勇敢地奋发努力。他拂袖而去,回到旧山,隐居不出,期待着突变。唉,我们这一群贤人,是非善恶不难分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从恶”与“从善”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困境。诗人感叹追随善行反而会遭受非议,而追随恶行则可能同流合污。诗中赞扬了汪陂子坚定不移的品德和勇敢的行为,表达了对真正贤人的敬仰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