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内直:指在朝廷中值班。
- 白玉堂:指宫廷中的楼台,象征高贵和纯洁。
- 秘书郎: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工作。
- 儤直(bào zhí):连续值班。
- 刻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铃索:指宫廷中的铃声,用于传递信号。
- 青琐:宫门上的装饰,也指宫廷。
- 词头:指诗文的起始部分。
- 紫泥:指皇帝的诏书,因用紫色泥封而得名。
- 瀛洲: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比喻朝廷。
翻译
在天上的楼台白玉堂,白发苍苍的我来担任秘书郎。 退朝后我常沿着花枝走入,连续值班时听到刻漏声显得时间漫长。 宫廷中的铃声稀疏,青琐静谧,诗文的起始部分绚烂多彩,紫泥诏书散发着香气。 我这个乡野之人不懂得朝廷的乐趣,清梦依旧停留在故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文徵明在朝廷中的生活感受。诗中,“白玉堂”和“秘书郎”展现了他的官职与工作环境的高贵与庄严。通过“退朝每傍花枝入”和“儤直遥闻刻漏长”,表达了他对日常工作的细致观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宫廷的宁静与繁华,以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对朝廷生活的疏离感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徵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