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门巷:指家门口的小巷。
- 幽深:深而幽静。
- 白日长:白天时间感觉很长。
- 清风:凉爽的风。
- 时洒:不时地吹拂。
- 玉兰堂:指种有玉兰树的庭院。
- 粉墙:涂有白粉的墙。
- 树色:树木的颜色。
- 交深夏:交织在深夏之中。
-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
- 茶瓯:茶杯。
- 共晚凉:一起享受傍晚的凉爽。
- 病起:病愈后。
-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 疏笔研:疏于书写和研墨。
- 晏居:安逸地居住。
- 懒衣裳:懒得更换衣服。
- 愉惰:愉快而懒散。
- 栖迟:停留,居住。
- 与世忘:与世隔绝,忘记世俗。
翻译
家门口的小巷深邃而幽静,白天时间感觉特别长,凉爽的风不时地吹拂着种有玉兰树的庭院。涂有白粉的墙和树木的颜色交织在深夏之中,我和羽毛扇、茶杯一起享受傍晚的凉爽。病愈后经过一段时间,我疏于书写和研墨,安逸地居住,整天懒得更换衣服。偶尔无事,我感到愉快而懒散,但这并不是我想要停留与世隔绝,忘记世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夏日闲居的宁静与惬意。诗中,“门巷幽深白日长”一句,既表达了夏日白昼的漫长,又暗示了居所的幽静。后文通过“清风时洒玉兰堂”、“羽扇茶瓯共晚凉”等细腻描绘,进一步以自然风物和日常器物为媒介,传达出夏日闲居的清凉与舒适。尾联“偶然无事成愉惰,不是栖迟与世忘”则巧妙转折,表明诗人虽享受闲适,却并未真正忘却世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态度。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