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林斋宿:翰林院官员在宫中值夜。
- 春星烂熳:春天的星星明亮繁多。
- 烛薇垣:照亮了薇垣,薇垣指宫中的围墙。
- 青绫:青色的细绢,常用来制作被褥或衣物。
- 夜阑:夜深。
- 宫漏:宫中的计时器,漏壶。
- 银箭:指漏壶中的指示器,形似箭。
- 莲灯:莲花形状的灯。
- 垂烬:灯火将尽,余烬下垂。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宫中。
- 宵柝:夜间巡逻时敲击的木柝。
- 霜围屋:屋外被霜包围。
- 郊禋:郊外的祭祀。
- 月满坛:月亮照满祭祀的坛场。
- 铃索:悬挂铃铛的绳索,用于防风。
- 仙署:指翰林院,因其清雅脱俗,故称。
- 逼金銮:靠近皇帝的御座,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翻译
春天的星星明亮繁多,照亮了宫中的围墙,我独自拥着青绫被,夜已深。宫中的漏壶中,银箭在花影中缓缓移动,莲花灯的余烬让玉堂显得有些寒意。坐着聆听夜间巡逻的木柝声,四周被霜包围,想象着郊外祭祀时,月亮照满坛场的景象。悬挂的铃铛没有风吹动,尘土也远离,这才意识到翰林院的位置靠近皇帝的金銮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翰林院官员在春夜值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春星、宫漏、莲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宫廷夜景。通过对夜深人静时的宫廷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官员对职责的忠诚和对宫廷生活的深刻体验。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点出了翰林院的特殊地位,既体现了其清雅脱俗的环境,也暗示了其与皇权的紧密联系。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 《 寄何叔毗礼部 》 —— [ 明 ] 文徵明
- 《 漕湖一名蠡湖相传范蠡所开或谓通漕运而设癸酉秋八月十有七日同钱元抑陈道复顾朝镇朝楚夜泛有作 》 —— [ 明 ] 文徵明
- 《 闲兴 其六 》 —— [ 明 ] 文徵明
- 《 某比以笔札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 其四 》 —— [ 明 ] 文徵明
- 《 次韵毛大参辞召有感之作 其一 》 —— [ 明 ] 文徵明
-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一 治平寺寄听松 》 —— [ 明 ] 文徵明
- 《 新正六日同子重晚步至竹堂 》 —— [ 明 ] 文徵明
- 《 题画 其五 》 —— [ 明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