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冯氏先茔

· 王恭
音容别后远悠悠,寥落他乡土一抔。 野水寒禽空对客,夕阳红树更关愁。 手披荒草孤坟在,泪洒残梅一笛秋。 淮海十年多少恨,几人归葬故山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寥落:稀疏,稀少。
  • 土一抔:一捧土,指坟墓。
  • 野水:荒野中的水流。
  • 寒禽:寒冷中的鸟。
  • 红树:秋天的树木,叶子变红。
  • 手披:用手拨开。
  • 残梅:凋谢的梅花。
  • 一笛秋:一曲笛声,增添秋意。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这里泛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故山头:故乡的山头。

翻译

离别后的音容已远去,我在他乡孤独地面对一捧黄土。 荒野中的水流和寒冷的鸟儿,空对着我这过客, 夕阳下红叶满树,更增添了我的愁思。 我用手拨开荒草,孤坟依旧在, 泪水洒在凋谢的梅花上,一曲笛声更添秋意。 淮海十年间有多少遗憾, 有几人能回到故乡,安葬在故山的山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他乡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愁思。诗中,“野水寒禽”、“夕阳红树”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荒凉的秋景,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哀愁。末句“几人归葬故山头”,更是抒发了对故乡和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