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友

· 王恭
仲蔚门深远市尘,隐居何用叹清贫。 薄田岁岁聊供祀,先垄青青只近邻。 夜织灯前催妇早,晓书帘下课儿频。 林泉兹事仍堪乐,犹胜支离笑此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蔚:指刘友,字仲蔚,是诗人的朋友。
  • 门深:门庭深远,指住处偏僻。
  • 远市尘:远离市井的喧嚣。
  • 隐居:指不问世事,隐居生活。
  • 清贫:贫穷而清高。
  • 薄田:贫瘠的田地。
  • 岁岁:每年。
  • 聊供祀:勉强维持祭祀之用。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 近邻:附近的邻居。
  • 夜织:夜晚织布。
  • 催妇早:催促妻子早起。
  • 晓书:早晨读书。
  • 课儿频:频繁地教导孩子。
  • 林泉:指山林泉石,喻指隐居之地。
  • 兹事:此事,指隐居生活。
  • 支离:形容身体瘦弱,这里比喻为世俗生活的烦恼。
  • 笑此身:自嘲自己的身体。

翻译

刘友的门庭深远,远离了市井的喧嚣,隐居于此,何必叹息清贫。 他那贫瘠的田地每年勉强维持祭祀之用,祖先的坟墓周围草木茂盛,只与近邻相邻。 夜晚织布时,催促妻子早起,早晨读书时,频繁地教导孩子。 在林泉之间隐居,这样的生活仍然令人快乐,比起世俗生活的烦恼,自嘲自己的身体更胜一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友隐居生活的清贫与自足,通过对比市井喧嚣与隐居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仲蔚门深远市尘”一句,即展现了刘友远离尘嚣的居所,而“隐居何用叹清贫”则直接点明了隐居生活的态度,即不以物质贫乏为忧,反以精神富足为乐。后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如“夜织灯前催妇早,晓书帘下课儿频”,进一步体现了隐居生活的朴素与充实。结尾的“林泉兹事仍堪乐,犹胜支离笑此身”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