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

屋生蛛网壁生苔,绣幕深垂久不开。 三月砌花皆落尽,今朝梁燕复归来。 鉴无留影光常满,匣有馀弦韵自哀。 或者云边乘鹤返,东风一试上高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低落,感到失意和忧伤。
  • 绣幕:绣花的帷幕,这里指装饰华丽的帘幕。
  • 砌花:指庭院中的花卉。
  • 梁燕:指在屋梁上筑巢的燕子。
  • :镜子。
  • :装东西的器具,这里指装琴的匣子。
  • 馀弦:指琴弦,这里比喻未尽的哀思。
  • 云边乘鹤返:比喻仙人或高人去世后乘鹤升天。
  • 东风:春风。
  • 上高台:登高望远,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抒发情感。

翻译

屋内生出了蛛网,墙壁上也长满了苔藓,华丽的帘幕深垂,久久未曾打开。 三月的庭院中,所有的花儿都已凋落殆尽,而今天,那些在屋梁上筑巢的燕子又回来了。 镜子中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但光芒依旧常满,琴匣中虽有余弦,其音韵却自然流露出哀愁。 有人说,或许在云边乘鹤返回,春风一吹,我也要试着登上高台,一试远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屋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惆怅之情。诗中,“屋生蛛网壁生苔”和“绣幕深垂久不开”描绘了屋内的荒凉与封闭,而“三月砌花皆落尽”则进一步以春天的凋零来象征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尽管“今朝梁燕复归来”带来了些许生机,但“鉴无留影光常满,匣有馀弦韵自哀”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最后两句“或者云边乘鹤返,东风一试上高台”则展现了诗人对超脱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