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郑公国子助教余病不能饯寄诗以别

· 王恭
荒居病起对空林,邻笛谁堪折柳音。 白首襟期惊是梦,沧波离别惜同心。 梨关月出鸿声小,笠泽天寒骑影深。 遥想圣朝多雨露,未应官冷解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丘郑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国子助教:古代官职名,负责国子监的教学工作。
  • :设宴送行。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枝相赠,寓意离别。
  • 襟期:抱负,志向。
  • 沧波:大海的波涛,此处比喻离别的情感。
  • 梨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笠泽:地名,可能指江苏苏州的笠泽,古代有笠泽之战。
  • 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
  • 朝簪:官员上朝时戴的簪子,代指官职。

翻译

病愈后我独自面对荒凉的林木,邻家的笛声让我难以承受那折柳的离别之音。 我那白发的志向和梦想突然间变得虚幻,面对大海的波涛,我珍惜我们的心意相通。 梨关的月光下,鸿雁的叫声变得微弱,笠泽的天空中,骑马的身影显得深远。 遥想朝廷多有恩泽,不应该让我的官职冷落,解下朝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病愈后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感慨。诗中“荒居病起对空林”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境遇,“邻笛谁堪折柳音”则通过邻家的笛声引出离别的主题。后句“白首襟期惊是梦”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破灭的哀叹,“沧波离别惜同心”则强调了与友人深厚的情谊。结尾“遥想圣朝多雨露,未应官冷解朝簪”表达了对朝廷恩泽的期待,以及对自己官职的担忧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官场的复杂情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