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九狂客西岩见寄之作

· 王恭
黄金沙界绕岧峣,钟磬微微下九霄。 禅榻鸟啼残雨过,香台经尽落花飘。 心持半偈缘应浅,身寄迷途恨独遥。 堪笑此生何住著,期君天路远相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金沙界:指佛国,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势高峻。
  • 钟磬:寺庙中用于报时或举行仪式的乐器。
  • 香台:供奉佛像的台子,常用于焚香。
  • 半偈:指佛教中的半句经文,这里可能指修行未深。
  • 住著:执着,指对事物的执着不放。
  • 天路:指通往天国的道路,这里比喻超脱尘世的境界。

翻译

围绕着高耸的佛国,钟磬之声从九霄云外微弱传来。 禅榻上,鸟儿在残雨过后啼鸣,香台上的经文已尽,落花飘零。 心中持守的半句经文,修行似乎尚浅,身处迷途,遗憾独自遥远。 可笑这一生,我执着于何处?期待你,在天路之上,远道相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佛国景象,通过对高耸的佛国、钟磬声、禅榻鸟啼、香台落花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尘世执着的反思。诗中“心持半偈缘应浅”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修行未深的自省,而“身寄迷途恨独遥”则表达了身处迷途的孤独与遗憾。最后两句“堪笑此生何住著,期君天路远相邀”,既是对自己执着不放的嘲讽,也是对未来超脱境界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超脱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