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西峰塔影连青汉,天半铃声度飞雁。
朝散灵花世界香,夜悬灯火星河烂。
此僧年少著袈裟,手持木杖口楞伽。
身寄空门如槁木,心将秋水植莲花。
两峰宴坐谈空寂,何事家山动遥忆。
定里啼乌返哺声,别时春草忘忧色。
学道由来不顾乡,道成应复念高堂。
衲衣暂借斑斓舞,寿酒唯倾般若汤。
清风溪上回轻舸,红叶吹霜向人堕。
愿结三生石上期,只恐他生复无我。
此别悠悠几日逢,回风暮雨送行踪。
孤云野鹤悠悠去,目断金鳌一片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袈裟 (jiā shā):僧人的法衣。
- 楞伽 (léng jiā):佛教经典,此处指经书。
- 槁木 (gǎo mù):枯死的树木,比喻无生气。
- 莲花 (lián huā):佛教中象征纯洁和悟性的花。
- 宴坐 (yàn zuò):安静地坐着。
- 空寂 (kōng jì):空旷寂静。
- 衲衣 (nà yī):僧人的衣服,用多块布缝制而成。
- 般若 (bō rě):智慧,佛教用语。
- 舸 (gě):大船。
- 三生石 (sān shēng shí):佛教中指记录人三世因果的石头。
- 金鳌 (jīn áo):神话中的巨龟,此处比喻山峰。
翻译
西峰的塔影高耸入云,天边的铃声随着飞雁传来。 早晨,灵花散发出世界的香气,夜晚,灯光如星河般灿烂。 这位年轻的僧人身着袈裟,手持木杖,口中念诵楞伽经。 他的身体在空门中如同枯木,心灵却如秋水中的莲花。 在两峰之间安静地坐着,谈论着空旷寂静,为何家山会勾起遥远的回忆。 定中的乌鸦发出返哺的声音,别时的春草失去了忘忧的颜色。 学道从来不顾家乡,道成后应会思念高堂。 衲衣暂时借来斑斓的舞蹈,寿酒只倾注智慧之汤。 清风溪上回荡着轻舟,红叶随霜向人飘落。 愿结三生石上的约定,只恐来生再无我。 这次别离,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回风暮雨送走了行踪。 孤云野鹤悠悠离去,目光所及,金鳌般的山峰一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轻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其对家乡的思念。诗中通过塔影、铃声、灵花、灯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僧人的形象被描绘得既超然又带有情感的波动,他在追求道法的同时,内心仍存有对家乡的眷恋。诗的结尾,通过“孤云野鹤”和“金鳌一片峰”的意象,表达了僧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恭对佛教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