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易斋为周叔训赋
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
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
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
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
非苦亦非甘,忘饥复忘饱。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
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
晴光宿雨收,远色连天杳。
咄彼刍豢徒,胡为养其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羲经:指《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 秋毫杪: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杪,树梢,引申为末端。秋毫杪指极其细微之处。
- 了了:清楚明白。
- 至味:最高境界的味道,此处指深奥的道理或体验。
- 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 泰和:和谐,安宁。
- 兀兀:形容专心致志,忘我状态。
- 刍豢:指家畜,刍指牛羊,豢指猪狗。这里比喻追求物质享受的人。
翻译
人们通常嗜好美味,而你却独爱追求道义。 追求道义是怎样的体验呢?就像深入研究《易经》一样。 它涵盖了宏大的天地,也触及了微小的秋毫之末。 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你细细品味,力求理解透彻。 最高境界的味道难以言传,只有自己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 它既非苦涩也非甘甜,让人忘却饥饿与饱足。 淡泊的生活滋养我的精神,和谐安宁充盈我的胸怀。 长久以来,我品味着这种味道,专心致志,不觉老去。 合上书卷,静坐忘言,只见庭院前的青草。 雨后的晴光中,远方的景色与天际相连,深远无边。 唉,那些只知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为何只注重养其小我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义追求的独到见解和深沉体验。诗人通过对“味道”的比喻,阐述了追求道义的深远意义,以及这种追求带来的精神满足和内心的和谐。诗中“至味不可言”一句,深刻揭示了道义追求的内在价值,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结尾的对比,更是对那些只知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的深刻批判,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