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千功:指修炼的功业,佛教中常以“三千大千世界”比喻广大无边的境界。
  • 大道:指宇宙间最高的真理或法则。
  • 禅师:对佛教僧侣的尊称,特指禅宗的高僧。
  • 药犬:可能是指跟随僧人或道士,用于寻找草药的狗。
  • 石门:指山间的石门,常用来象征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 红藓:红色的苔藓,常生长在潮湿的岩石上。
  • 柘坞:柘木丛生的地方,柘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树。
  • 白云生:象征高远、超脱的意境。
  • 无名:指没有名字或不为人知的状态。

翻译

修炼的功业虽未完成,但大道本就没有固定的路径。 愿与禅师一同修行,常常带着药犬四处行走。 石门上的红藓剥落,柘木丛生的地方白云缭绕。 不要认为无名就是无意义,无名其实已经是一种名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诗中“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揭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无定,而“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则展现了诗人对禅师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然的热爱。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以“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来象征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最后,“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则是对修行境界的一种哲学思考,指出真正的境界是不需要名字来定义的,无名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