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中丞出使

一清淮甸假朝纲,金印初迎细柳黄。 辞阙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 龙韬何必陈三略,虎旅由来肃万方。 宣谕生灵真重任,回轩应问石渠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甸:指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 假朝纲:暂时掌管朝政。
  • 金印:古代官员的印章,代表官职。
  • 细柳黄:指初春时节柳树的嫩黄色。
  • 辞阙:离开皇宫。
  • 天威:皇帝的威严。
  • 和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
  • 出关:离开京城。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避风霜:避开寒冷。
  • 龙韬:古代兵书《六韬》中的一篇,这里指军事策略。
  • 三略:古代兵书《六韬》中的三篇,泛指军事策略。
  • 虎旅:勇猛的军队。
  • 肃万方:使四方安定。
  • 宣谕:宣布皇帝的旨意。
  • 生灵:指百姓。
  • 真重任:真正的重大责任。
  • 回轩:回车,指返回。
  • 石渠郎:指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这里泛指学者。

翻译

你暂时掌管淮河流域的朝政,金印初迎时,柳树刚露出嫩黄。 离开皇宫时,皇帝的威严如雨露般恩泽,离开京城,春天的景色为你避开寒冷的风霜。 你的军事策略无需多言,勇猛的军队自然能使四方安定。 宣布皇帝的旨意,关心百姓是真正的重大责任,返回时,你应该会询问那些管理图书的学者。

赏析

这首诗是杨巨源送别裴中丞出使的作品,通过描绘裴中丞的使命和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重和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印初迎细柳黄”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而“龙韬何必陈三略,虎旅由来肃万方”则展现了裴中丞的军事才能和威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裴中丞的才能,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百姓福祉的期望。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