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桐孙:指慈恩寺中的桐树,因其年代久远,故称“长桐孙”。
  • 朝天:指向天朝,即朝廷,表示受到皇帝的恩宠。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 萧傅:指萧统,南朝梁的文学家,曾任太子太傅。
  • 白法:指佛教的教义。
  • 苍生:指百姓,人民。
  • 心地:指内心的境界或修行。
  • 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讲求“空”的哲学,故称。

翻译

旧时的慈恩寺,桐树已久远,受到朝廷的圣恩。 谢灵运的诗越发老练,萧统的道学地位尊崇。 深知佛教教义的精髓,更需重视百姓的福祉。 若怀此等期望,内心便向佛教的空门靠拢。

赏析

这首诗是杨巨源对慈恩寺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诗中通过对旧寺桐树、谢公诗、萧傅道的描述,展现了慈恩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以及对人民福祉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宗教情怀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