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打毬有作

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 入门百拜瞻雄势,动地三军唱好声。 玉勒回时沾赤汗,花鬉分处拂红缨。 欲令四海氛烟静,杖底纤尘不敢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砥平(dǐ píng):像磨刀石一样平坦。
  • 龙骧(lóng xiāng):形容马匹奔腾的样子,比喻英勇的战士。
  • 骤马:快速奔驰的马。
  • 百拜:多次鞠躬,表示尊敬。
  • 玉勒(yù lè):装饰华丽的马笼头。
  • 花鬉(huā zōng):装饰有花纹的马鬃。
  • 红缨(hóng yīng):红色的马缨,即马头上的装饰物。
  • 氛烟(fēn yān):战乱的烟尘,比喻战争或动乱。
  • 杖底:杖子的底部,这里指地面。
  • 纤尘(xiān chén):细小的尘埃。

翻译

亲自清扫的球场如同磨刀石一般平坦,英勇的战士骑着奔腾的马在晴朗的晨光中驰骋。 进入场地后,众人纷纷鞠躬,仰望那雄壮的气势,震天的三军齐声叫好。 装饰华丽的马笼头在阳光下闪耀,马匹的汗水如赤色般闪烁,花纹装饰的马鬃拂动着红色的马缨。 希望能让四海的战乱烟尘平息,地面上连最细小的尘埃都不敢生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观看打毬(古代的一种马球运动)的盛况,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场面的壮观和气氛的热烈。诗中“亲扫毬场如砥平”一句,既表现了场地的平整,也暗含了对比赛公正、顺利进行的祝愿。后文通过对马匹和战士的描绘,进一步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传达了比赛的激烈和观众的兴奋。结尾则寄寓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期望,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