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供奉: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
- 定法师:法号为定的僧人。
- 安南:越南的古称。
- 南越:古地名,也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 经论:佛教典籍经藏与论藏的合称。
- 香花:通常指用于供佛的鲜花。
- 鹭涛:波涛,有海鸥的特色,故而名之。
- 清梵:指僧尼诵经的声音。
- 蜃(shèn)阁:古时传说中的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 化城: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
翻译
法师的故乡在南越之外的地方,那里有万里白云缭绕的山峰。 法师带着经论向天帝辞别后离去,在海边遇到带着香花供奉的信众。 波涛声中传来清晰的诵经声,海市蜃楼般的楼阁如化城般重重叠叠。 法师的心仿佛已经到了长安的街道,而交州却在这后夜的钟声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定法师归安南的情景。首联点明定法师的故乡在遥远的安南,那里有美丽的白云峰,给人一种悠远神秘的感觉。颔联描述法师带着经论离开,以及在海边受到信众供奉的情景,展现了法师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颈联通过描写鹭涛和清梵的声音,以及蜃阁和化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增添了诗歌的宗教色彩。尾联则通过法师的心已经到了长安,而人还在交州的描述,表现出法师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佛法传播的使命感。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将宗教情感与自然风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宗教文化的理解。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