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旷禅师院

吾师楞伽山中人,气岸古淡僧麒麟。曹溪老兄一与语,金玉声利。 泥弃唾委,兀兀如顽云。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真貌枯槁言朴略,衲衣烂黑烧岳痕。忆昔十四五年前苦寒节,礼师问师楞伽月。 此时师握玉麈尾,报我却云非日月。一敲粉碎狂性歇,庭松无韵冷撼骨。 搔窗擦檐数枝雪,迩来流浪于吴越。一片闲云空皎洁,再来寻师已蝉蜕。 薝卜枝枯醴泉竭,水檀香火遗影在。甘露松枝月中折,宝师往日真隐心,今日不能堕双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气岸古淡:气度高远,古朴淡泊。
  • 僧麒麟:比喻高僧,麒麟为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高贵。
  • 曹溪老兄:指曹溪宗的祖师慧能,禅宗六祖。
  • 金玉声利:比喻世俗的名利。
  • 泥弃唾委:比喻抛弃世俗的污秽。
  • 兀兀:形容静止不动的样子。
  • 顽云:比喻愚钝无知。
  • 骊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之物。
  • 灵芝: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象征长寿和吉祥。
  • 枯槁:形容干枯憔悴。
  • 朴略:朴实无华,简略。
  • 衲衣:僧人穿的衣服,通常由多块布缝制而成。
  • 烂黑:形容衣服破旧且颜色暗淡。
  • 烧岳痕:比喻经历的苦难。
  • 玉麈尾:用玉制成的拂尘,麈尾是拂尘的别称。
  • 狂性歇:指狂妄自大的心态停止。
  • 无韵冷撼骨:形容松树的声音冷清,令人感到寒意。
  • 搔窗擦檐:形容风雪吹打窗户和屋檐。
  • 蝉蜕:比喻高僧圆寂,如同蝉蜕去旧壳。
  • 薝卜:即栀子花,常用于佛教仪式。
  • 醴泉:甜美的泉水,比喻佛法甘露。
  • 水檀香火:指佛教寺庙中的香火。
  • 甘露松枝:比喻佛法如甘露般滋润。
  • 堕双血:指放弃生命,比喻为佛法献身。

翻译

我师是楞伽山中的高僧,气度高远,古朴淡泊,如同僧中的麒麟。与曹溪宗的祖师慧能一交谈,便能抛弃世俗的名利,如同抛弃污泥和唾弃之物,静止不动如同顽固的云。珍贵的骊珠难以估量其价值,灵芝的根又怎能探究其根本。他的真容干枯憔悴,言语朴实无华,穿着破旧暗淡的僧衣,上面有着经历苦难的痕迹。回忆起十四五年前那个严寒的时节,我向师求教楞伽山的佛法。那时师手持玉制的拂尘,告诉我这并非日月的光辉。一击之下,狂妄自大的心态停止,庭中的松树发出冷清的声音,令人感到寒意。风雪吹打窗户和屋檐,几枝雪飘落。近来我流浪于吴越之地,一片闲云空自皎洁。再次来寻师,师已圆寂,如同蝉蜕去旧壳。栀子花已枯萎,甜美的泉水已干涸,水檀香火留下的影像仍在。甘露般的松枝在月中折断,宝师往日的真心隐匿,今日我不能为佛法献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高僧的敬仰和怀念。诗中,贯休以楞伽山中的高僧为对象,赞颂其超脱世俗、古朴淡泊的品质,以及其深厚的佛法修为。通过对师徒间往事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师恩的感激和对师圆寂的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僧麒麟”、“骊珠”、“灵芝”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贯休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