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七首

南北惟堪恨,东西实可嗟。 常飞侵夏雪,何处有人家? 风刮阴山薄,河推大岸斜。 祗应寒夜梦,时见故园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北惟堪恨:南北,指方向,这里可能指战乱频发的地区。惟堪恨,只能让人感到遗憾和痛恨。
  • 东西实可嗟:东西,同样指方向,这里可能指战乱波及的广阔区域。实可嗟,实在令人叹息。
  • 常飞侵夏雪:常飞,指经常飞来的战乱或灾难。侵夏雪,即使在夏天也像雪一样带来寒冷和灾难。
  • 风刮阴山薄:风刮,风吹。阴山,山名,这里可能指边疆的山脉。薄,指山脉的轮廓或植被显得稀薄。
  • 河推大岸斜:河推,河水冲刷。大岸斜,大河的岸边倾斜。
  • 祗应寒夜梦:祗应,只应在。寒夜梦,寒冷夜晚的梦境。
  • 时见故园花:时见,偶尔在梦中见到。故园花,故乡的花朵,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

翻译

南北方向的战乱只能让人感到遗憾和痛恨,东西方向的广阔区域也实在令人叹息。 经常飞来的战乱或灾难,即使在夏天也像雪一样带来寒冷和灾难,哪里还有人家安居乐业? 风吹过边疆的山脉,使得山脉的轮廓或植被显得稀薄;河水冲刷着大河的岸边,使其倾斜。 只有在寒冷的夜晚,我才能在梦中偶尔见到故乡的花朵,那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战乱频发的边疆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南北惟堪恨”与“东西实可嗟”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乱的广泛和严重;“常飞侵夏雪”则象征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和寒冷。最后两句“祗应寒夜梦,时见故园花”则通过梦境中的故园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