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送友人归宁

· 曹松
乡路穿京过,宁心去少同。 日斜寻阔碛,春尽逐归鸿。 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归宁: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 京过:经过京城。
  • 阔碛:广阔的沙漠。
  • 归鸿:归来的大雁,常用来比喻归乡之人。
  • 凝笳:凝滞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塞色:边塞的景色。
  • 老莱风: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人,以孝著称,这里指孝顺的风气。

翻译

乡间的路途穿过京城,你的心思去得少有相同。 太阳斜照时寻找着广阔的沙漠,春天将尽时随着归来的大雁。 独自的树木在河声之外,凝滞的笳声在边塞的景色中。 可怜你到了这个地方,却背弃了孝顺的风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归宁的情景,通过“乡路穿京过”和“春尽逐归鸿”等句,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归乡的期盼。诗中“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以边塞的孤独和凄凉,映衬出友人的孤独和无奈。结尾“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则表达了对友人背弃孝顺风气的遗憾和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关怀和对传统美德的珍视。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