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周相公见赠

三界无家是出家,岂宜拊凤睹新麻。 幸生白发逢今圣,曾梦青莲映玉沙。 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朓馀霞始是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众生所居住的世界。
  • 拊凤:抚摸凤凰,比喻接近权贵。
  • 新麻:新织的麻布,比喻新的事物或地位。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玉沙:比喻洁白如玉的沙粒,这里可能指月光下的沙滩或水边的沙地。
  • 锦水:美丽的河流。
  • 东白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偏远或隐秘的地方。
  • 平茶:可能指普通的茶或平坦的茶园。
  • 绣段:绣有图案的绸缎。
  • 金鼎:金属制成的大鼎,古代用于烹饪或祭祀。
  • 谢朓:南朝诗人,其诗以清新脱俗著称。
  • 馀霞:晚霞,比喻美好的余晖。

翻译

在三界中无家可归,便是真正的出家,岂能再去接近权贵,目睹新事物。幸好我已白发苍苍,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曾经梦见青莲映照在玉沙之上。我向往攀登名山,在锦水边煮茶,忘却了东白洞的平凡茶园。我欣喜地接过绣有图案的绸缎,攀附金鼎,谢朓诗中的晚霞才是真正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贯休对出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贵的疏离感。诗中,“三界无家是出家”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对比“拊凤睹新麻”与“幸生白发逢今圣”,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圣明时代的感激。后文中的梦境与向往,进一步以青莲、锦水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高远。结尾处引用谢朓的诗意,强调了诗人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洁情怀。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