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 曹松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教化:教育感化。
  • 搜罗:搜集,收集。
  • 东瓯:古代地名,今浙江温州一带。
  • 奈峭:无奈,无可奈何。
  • 才人:有才华的人。
  • 屈声:委屈的声音,指才华被埋没。
  • 机杼:织布机和梭子,比喻创作的构思和布局。
  • 龙梭:传说中织女用的梭子,比喻高超的技艺。

翻译

教育感化的内容丰富,搜集的诗句出自东瓯,无奈其峭拔难懂。 世间道路虽平坦,但少有坦途,有才华的人往往声名被屈。 云飘到岛上,使幽静的石头更显幽深;月亮照到湖心,却忌讳湖面的白波。 后辈难以找到创作的新思路,而先生却能织出如龙梭般精妙的文字。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镜湖处士方干的才华和教育成就。诗中,“教化剩搜罗”一句,既表达了对方干教育成果的肯定,也暗示了其学识的广博。后文通过对比世路的坎坷和才人的委屈,突出了方干的不凡。最后两句以云、月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方干的创作境界,表达了对其高超技艺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方干的卓越才华和教育成就。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

曹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