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男儿结发事君亲,须敩前贤多慷慨。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阮嗣宗:即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为人谨慎,常以醉酒避免卷入是非。
  • 是非非至公:不说是非并非最公正之举。
  • 朱云:西汉时期名臣。 折槛(zhé kǎn):汉槐里令朱云直谏成帝时,拽住辛庆忌之衣,成帝怒欲斩之,辛庆忌叩头流血以救,朱云才得以免死。后来成帝命保留折损的殿槛,以表彰朱云的直谏。后世以“折槛”形容大臣敢于直谏抗争 。
  • 结发: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
  • 敩(xiào):同“效”,效法、学习。
  • 雍熙:和乐、升平的意思。
  • 房与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是唐太宗时的贤相,有“房谋杜断”之称。
  • 魏公:指魏徵,唐代政治家、思想家 。
  • 姚公:指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
  • 宋开府:指宋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开元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为开元名相。

翻译

为了自己的口,不要学阮嗣宗那样,不说是非并非是最公正的态度。手要像朱云那样,他折槛强谏的英勇之风一直流传到如今。男儿成年后侍奉君主与双亲,要效法前代贤人的慷慨大义。历数那些升平时期的贤才,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姚崇和宋璟。他们都在天上仙宫悠闲地安坐,为什么不向天帝请辞,降临回到人间?怎忍心看着天下苍生如此辛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慷慨正直、心怀苍生精神的大力推崇。开篇以阮嗣宗为例,否定其谨小慎微不评论是非的态度,态度鲜明地提倡如朱云一样英勇直谏。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点明男儿应具抱负,学习前贤的慷慨激昂。后几句特别列举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姚崇、宋璟等贤才,既有对他们作为贤相功绩的认可,又表达了对他们如今安于仙宫,不肯拯救苍生的些许嗔怪。体现出诗人对人间百姓苦难的同情与深切关怀,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具有较强的现实讽喻意义和积极的思想精神。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